刘金奇系列报道:“工匠矿长”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1-27 00:00:00
【字体:
 
“工匠矿长”是怎样炼成的?
 


刘金奇(右二)带领一线员工和工程技术人员在井下现场解难题。王东摄《黑龙江日报》记者 张长虹 张益龙 见习记者 徐佳倩

在龙煤,刘金奇是个学习标杆;在双矿,刘金奇是矿工们心里一个“神奇的存在”。低学历没有阻挡他“登高望远”的视线,在煤矿实践中他爱岗敬业、爱钻研、勤学习,2018年他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他就是那个钻研技术和管理,会干、肯干又能干的“工匠矿长”。

 

熟悉刘金奇的人,都知道他随身带“三宝”:图纸大提包、下矿黄棉袄、监控小电脑。这“三宝”对他来说,都有特殊的用处。

 

随身带图纸下井勤“找事”

 

刘金奇有个大提包,号称百宝箱,真是走哪都拎着,从不离身边,出差开会也不例外。记者好奇地把他的大提包拎起来,足足有十多公斤重。翻看一下里面,最多的是码放有序的图纸,另外还有卷尺、三角尺、电工工具,还有一塑料袋分好早中晚的纸药包。

 

就他这大提包,开始让很多人不解。给他开车的司机郑延生说:“那些图纸,刘矿长走到哪看到哪,一整就铺落一桌子一床的,在车里有时也看,不知他都看些啥。”东荣二矿年轻的掘进副总工程师李莫岩说,也没见别的矿长整天随身带图纸的,刘矿长真不一样,他时时刻刻拿着图纸在井下“找事”。找能改造的事,找能省工省力的事,找安全隐患的事。刘矿长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他尊重科学、尊重技术,总能把技术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方案改得更优化、更准确。

 

工人们回忆,刘金奇在东荣三矿工作时,碰到一块储量大约300万吨的煤层,按原计划开采需要开拓出一条3000米长的全岩巷道,工期需3年。刘金奇觉得3年时间实在太长了。那段日子,他就天天背着图纸大提包,夹着测量工具入井勘察,有时一天入井五六趟,就在那琢磨,反复查,反复对着图纸看。

 

别说,很快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刘金奇心中成熟起来:利用现有皮带运输巷直接掘进!施工中,他带领工人克服重重困难,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初期设计的3年工程,实现了提前开采,为三矿连续年产量突破200万吨立了大功。

 

还有一次,在安泰矿,一个井下工程遇到了涌水大、断层多等多重困难,生产局面始终打不开,成为公司亏损的重灾区。刘金奇到安泰后,天天在井下对着图纸查看现场,反复研究论证生产布局,寻找最佳方案。最终,他拿出的新设计方案不仅解决了掘进运输速度慢的问题,还减少开拓进尺5000米,8个月内从根本上解决生产接续问题,在当时的基础上产量翻两番,3年内生产能力达到80万吨,实现减亏为盈。

两度跟着刘金奇当部下的掘进队队长任明光说,在井下,发现问题处理隐患,刘矿长就是安检员;维修设备,排除故障他是维修工;对照图纸,比对现场,他是技术员。他敢想敢为的实际行动,给我们员工打了样儿作了表率。

 

干活总动脑不当“大老黑”

 

只有初中学历的刘金奇是真正的草根专家,他的经验来源于丰富的实践经验,来源于长年工作在千尺井下。他说,以前,人们都习惯把煤矿工人称作“大老黑”,这来源于矿工特殊的工作性质,来源于他们简单的思维模式。而现代煤矿生产拼的是科技、拼的是技术,千万不能做只会出力、不会动脑的“大老黑”。

 

在东荣三矿工作时,刘金奇就大胆引进了“铲斗车”“辅助运输车”等先进设备,但辅助运输车投用第二天,几个区长和工人就来找刘金奇,说运输车不适用,影响了正常生产。刘金奇知道他们是对新设备有抵触情绪,立即赶到了现场。

 

“你们随便装,能装多少装多少,我来开。”

 

材料装完后,刘金奇启动运输车,上山下山,拐弯抹角,运行自如,眼看着把材料轻松地运到掌子面,工人看乐了。刘金奇说:“用两回你们就知道了,这东西省劲着呢!”

 

为了提高掘进效率,他一次次把机械设备制造厂家人员拽到井下考察。在他的建议下,厂家先后改进了综掘机,研发生产了钻装一体机等先进设备。几年中,他还先后对锚杆打设器、迷宫式柴油机车、风机电源、运输保险门、耙斗机闸把子、皮带尾沉淀池、采区车场等多项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进行大胆革新改造。多年来,他对井下生产系统和机械设备进行了30多项技术革新改造,在安全高效建设上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建议。老工人孟凡贵说:“这几年,刘矿长提出的每个建议,实施的每项工艺改革,我们都尝到了甜头。”

 

他勤于学习、擅于学习,不但精通本专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还了解相关专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不但把掘进生产摆布得科学合理、井井有条,而且经常为相关专业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针对高瓦斯工作面这一实际问题,他提出在井下架设三趟电源,实施后使风机在停电时能自动转换,避免了瓦斯超限,非常科学适用。为提高安全性能,他提出用钢丝绳和废旧寸管焊成了柔性保险门,应用后性能提高了二倍,并且一年节约材料费10万元。

 

2013年6月,刘金奇带领东荣三矿掘安三组员工在东十采区全岩16.5平方米断面并联风道施工中,创出了月进尺220米、平均日进尺达7.3米、最高日进尺达8.1米的新纪录,这是全国煤炭行业同等条件下掘进施工单进的最好水平,并全月杜绝了轻伤以上事故,员工工资再创新高。

 

员工们都说,有刘金奇这样的带头人领着我们干,企业就是再困难,心里也有底!

 

管理“上手段”“天眼”护矿井

 

2017年9月,刘金奇到东荣二矿后不久,又“整”了一件新鲜事——矿区开通了无线网。

 

原来,东荣二矿地理位置偏僻,距离最近的电信发布点也有6公里,因此一直使用的是局域网,网速慢,好多网站访问不了,工人们下了班也是“与世隔绝”。刘金奇到二矿以后,感到纳闷:“现在都信息时代了,这里上网咋还这么费劲呢?”他跟矿上的相关人员说:“架线的费用咱矿里出,你去査査,从哪架线好。”不久矿区上了无线网,员工们如今业余时间都可以随时上网查资料、学技术、与家人视频,有时还可以看个影视剧,业余生活一下子丰富了。

 

煤矿上互联网,刘金奇想得更远,他要让东荣二矿驶上信息化的快车道。他带队,将全矿井上下走了个遍,确定了摄像头安装位置,在重要场所安装了170多个“天眼”,摄像头拍摄的视频画面直接呈现在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通过监控视频就可将井下生产状况看得清清楚楚。如今,这里的干部们在手机终端和电脑上也都能时时查看井下安全生产情况,即使离矿开会,也可以随时查看随时遥控。

 

这就要提到刘金奇的另一个随身“宝”的秘密了,他的那个不离身的手提电脑,就是他的“千里眼”,里面还存了各种账目管理数据和材料。记者注意到,开调度会时,刘金奇听汇报做记录,拿出他的小电脑,十指翻飞还是“盲打”录入。

 

刘金奇说,下一步,矿上还准备上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控、对人员进行定位的系统,加强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推进企务公开,将账目管理和物资管理等信息通过平台发布出去,真正做到用数据说话,让员工知企业情、晓企业事。

 

就这样,刘金奇凭着他拿图纸的手,拽钢轨的手,握铁锹的手,开铲斗车的手,电脑打字的手,永远追求技术和管理的卓越,不但让矿工们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威力,更给处于奋进中的煤炭企业平添了一抹时代亮色。